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东山海市圈圈旅游这也是中国军队的一大传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6/4 12:53:1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而芒鞋的最佳搭配就是绑腿了,这也是中国戎行的一大保守。即便后来全副英美配备的驻印军也仍然对峙打绑腿。中国戎行打绑腿很有特色,老是将绑腿缠到膝盖部位,而不是外国戎行大多只环绕纠缠到小腿三分之二的高度。打绑腿也很有讲究,有经验的老兵打出的绑腿既不会因太紧而影响血液轮回,又不致因太松而逛逛就散开来。绑腿的感化是士兵在野外徒步行军时裤腿不会被地表动物所钩挂,并且出格是在长距离徒步行军时能够避免大量血液涌入脚部,形成脚部不适。

  此外,所有中国戎行无论是地方军仍是处所杂牌,都有配备的一种装具就是凉帽。由干稻草编制而成,好天能够防晒,雨天能够防淋,凉帽上凡是还有地点部队的番号或代号。那才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单兵装具。

  不外要明白一点,德械师也好,驻印军也好,其数量只占到其时全数中国戎行的很少一部门,其单兵装具的水准比最高水准的通俗地方军部队都要先辈,底子不具有代表性。而更多的中国戎行其单兵装具完全能够用暗澹两字来描述。因为国力贫弱,物资匮乏,防毒面具只配发给了地方军和一些如炮兵、防空兵、装甲兵如许的特殊军种,处所杂牌部队几乎都没有配备防毒面具,碰到日军施放毒气就只能把毛巾搞搞湿捂开口鼻,若是是催泪性质的毒气还好些,如果梗塞性毒气那就只要死路一条。而钢盔也不是所有部队都有,只要地方军和杂牌部队中少数主力才有配备。

  1937型装具组还很是强调装具模块化的理念,帆布吊背带就能够连系大、小背包的背带看成是系统吊背带,也能够不挂任何背包,作为零丁的负载吊带来利用,或者只用单条背带来当侧背带,用于侧挂及肩挂来利用。在利用吊带时还能够把背带、帆布腰带、枪弹袋都保持起来,在连系了所有装具后就成为整套装具组的系统负载吊带。

  枪弹袋是帆布制成的长形袋,照顾体例次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最遍及的,一长条枪弹带由肩上斜绕一圈到腰间再在腰上绕一圈,最初以布带打结系在腰间。这一种蛇矛弹袋能够放20个弹包,每个弹包里装一个五发枪弹的弹夹,总携弹量100发,这个尺度在其时的中国戎行中,绝对是高设置装备摆设了。看过片子《董存瑞》的伴侣必定会记得,八路军的枪弹袋看上去满满的,其实真正只要三五发枪弹,此外都是用小木杆假充枪弹忽悠人的。第二种是两条较短的枪弹带,或在胸前交叉如“X”形,或从两肩挂下,好像倒“U”形。还有肩上挂一条,腰上缠一条的带法。德械师中配备毛瑟驳壳枪的士官和下级军官则是配有驳壳枪公用的皮质弹匣包,能够装12个20发弹匣的弹包,用皮带扣系在后腰,然后由“Y”形肩带呈三点式支持起弹匣包。驳壳枪手在着装时,先背上手枪套,再背弹匣包,把手枪套固定在弹匣包之下,如许行军兵戈时背在身上的驳壳枪就不会乱晃。

  驻印军配备的帆布枪弹袋有好几种,一种是指北针/手枪通用型袋,帆布质地,方形,可照顾指北针也能够放置手枪弹、步枪弹。第二种是步枪帆布枪弹袋,双弹袋设想,也就是说一袋两包,凡是每人都照顾两组字弹袋。

  单兵装具一般就是指士兵所照顾的小我配备,此刻的单兵装具品种各色各样不下几十种,无论在数量上仍是在功能上与抗战期间比拟,几乎是天地之别了。

  水壶一部门是从德国采购,一部门是国内仿制。采用卵形木塞盖,肩背带。这和德军部队所采用的系在腰带上的金属盖水壶分歧。干粮袋为方形,背带跨肩,也与德军系在腰带上的分歧。

  到了抗战后期,中国戎行中配备最精巧的天然要属在印度接管美国锻炼与配备的驻印军了。因为整训初期是由英国供给服装和单兵装具,所以驻印军的小我装具,就是英制1937型小我装具组,也就叫作P-37装具组,这一套装具组包罗:帆布腰带、帆布吊背带、帆布背包、帆布小背包、水壶组、帆布枪弹袋等,还可按照施行使命的性质再加配其他装具,如可加挂铲组、十字镐等。1937型装具组是二战期间英军以及英联邦戎行采用最多的单兵装具系列,所以驻印军的单兵装具一下就达到了其时国际的先辈水准行列。

  抗战初期地方军的典型代表就是出名的德械师了,德械师的钢盔天然就不消说了,出名的德制M35钢盔。因为是1935年定型所以叫M35,刚必然型就接到了来自中国的大订单,足有22万顶之多。于是德国军方决定,起首满足中国的需要。就如许中国戎行成为了M35钢盔的第一批利用者。M35是德军在其一战期间的M17钢盔根本上改良而成,制造工艺有所改良,采用了根基上就是现代的“热压”手艺。所以比M17更简便,对弹片的防护功能也更强。并且M35采用了全新的内盔,使佩带起来愈加舒服。所以无论是外形、材质、功能仍是舒服,都是相当不错,德国货硬是要得哩!

  防毒面具是德制1930式面具,后来也有少量国内仿制的,防毒面具凡是装在帆布袋中,而不是像德军那样装在圆筒中。可是有些昔时照片上,能够看到德械师士兵照顾的防毒面具也有装在圆筒中,其实那是后期仿制法国的,区别是仿制的圆筒加强纹是横向的,而德军所用的倒是直向加强纹。

  驻印军其时用的M-1钢盔是Model-1943/44型,盔体比后来的改良型Model-1956型钢盔略高,卡其色棉织悬吊带固定在内盔,在悬吊带上再连系汗圈,并在内盔有铝质凸钉来毗连内盔皮带,内盔皮带的感化是在戴上头盔后,不使钢盔前后晃悠,不外很少有士兵如许利用,大大都把内盔皮带挂在钢盔的前帽沿。驻印军所用的M-1钢盔日常平凡除素色面盔体外,也大量采用套在钢盔外面的伪装盔网,并在钢盔的左侧漆有光天化日志号以作识别。

  除了英式装具外,驻印军还配备了少量美式装具,不外美式装具多是单个的零星配件而很少有整套装具,配件次要有M-1936型帆布腰带、M-1923型腰带式枪弹袋、卡宾弹匣袋、.45手枪侧挂皮套、M-3肩挂枪套、.45手枪弹匣袋、M-1942型刺刀组等。之所以只配备了少量的美式装具的缘由是英式1937装具组设想精巧,利用便利坚忍耐用,很受中国士兵的喜爱,并且补给也相当丰裕。所以美式装具也就仅仅配备给有特殊使命需要的士兵以及少数下级军官和士官罢了。

  别的,地方军单兵装具还有皮质背包、军毯、雨布、铁制饭盒、水壶、干粮袋、刺刀、两组三联装的皮质枪盒。这套奢华装具次要参考日军和德军的单兵装具设想,不外只是在阅兵和有高级将领出席的野战锻炼中才无机会配给士兵,真正在战时却少少配发,只能算是一种充门面的花瓶安排。可惜的是德械式师没有配发二战期间德军最具标记性的小我装具“Y”形背带,贫乏了德式单兵装具中最有点睛意味的那一抹亮色。

  综观整个抗战期间,中国戎行的单兵装具除了少数如德械师、驻印军如许的精锐部队外,即即是地方军也只要最根基的钢盔、枪弹带、水壶、干粮袋和防毒面具的五大件,而处所杂牌部队,就这连五大件都配备不齐,几乎都没有防毒面具,能有钢盔和枪弹带就曾经很不错了。良多部队就只要最最简陋的三大件:凉帽、芒鞋与大刀片!姑且不谈轻兵器与火炮,仅仅是从单兵装具这个角度也就能够看出中国其时配备的掉队与物资的匮乏,可是恰是在如许环境下,中国戎行仍然与配备精巧的日军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艰辛作战,此中所付出的艰苦与牺牲,足以使我们后人由衷地佩服!

  在列多公路旁的一座康复营,一位美国将军向一群中国残疾甲士脱帽致敬。这些残疾甲士从同一的服装上看获得了比力好的照应。伤愈后,他们将回到国内。

  先说中国戎行,其时的中国戎行虽然说表面上是同一的编制,现实上各个派系之间仍是有着很大的区别。此外且不说,就连最最少的戎服颜色,各派系就是八门五花各不不异,地方军的夏日军服次要以黄绿色为主,冬季则次要是蓝灰色棉军服。处所杂牌部队中北方部队大多是蓝灰色军服,南方的两广部队是土黄色,而云南的滇军则是蓝绿色。连个军服颜色都搞得如许芜杂,还谈什么其他的单兵装具。比拟较来说,天然是地方军比力正轨一些,好歹还有些当局军的气宇。不外就拿其时的环境来看,就拿中国戎行最高尺度的地方军精锐部队来说,单兵尺度小我装具也就五大件,钢盔、枪弹带、水壶、干粮袋和防毒面具。

  处所杂牌部队利用的干粮袋,也和地方军分歧,是一头缝实一头启齿的粗布袋,装上粮食(凡是是生米或馒头干)后,把启齿处用绳子系紧斜搭在肩上,或者是把棉被套在干粮袋外面,然后背在肩上。从这一点来看,就能晓得其时中国戎行的野战伙食供给相当掉队,很难包管热食,那么体力和养分都必定难以包管。

  1937型装具组采用的帆布腰带是卡其色棉帆布制成,前端有ㄇ字型公勾,后背缝有垂直布肋与各型袋子后方的C型金属勾毗连,而腰带上没有任何穿孔式挂点,恰是最典型的英式气概,这种设想很是有益于安定性。

  其时中国戎行配备的支流钢盔是英制MK-2型托尼(TOMMY)钢盔,外形像个扁平状的锅子,也就是飞碟外形,所以也叫“飞碟盔”,这是英国沿用一战钢盔的外形,要晓得一战次要是堑壕战,士兵根基上都是躲在战壕里,钢盔次要庇护头部不被弹片杀伤,所以设想成锅子状。而到了抗战期间,这种外形的钢盔无论是抗弹性仍是佩带的舒服性,都曾经较着后进了。就如许的过气型号钢盔,都是中国戎行中的好工具了。

  除了枪弹之外,每名流兵还照顾两枚M24型手榴弹,放在一个帆布袋内,帆布手榴弹袋由细布条毗连挂在脖子上,袋子则挂在胸前,再在背后用布条固定。从昔时留下的照片看,手榴弹袋除了两联装的,还有五联装,以至八联装的。手榴弹袋有挂在胸前的,也有斜背在腰间的。

  驻印军的钢盔晚期是英制MK-2型托尼(TOMMY)钢盔,进入缅北作战后,因为战役中的耗损,加上英制钢盔的防弹性与舒服性都不抱负,所当前来美军就给驻印军连续配发美军现役的M-1钢盔,最早换装M-1钢盔的是新编第三十八师,后来整个新编第一军也根基换装完毕。而新编第六军除了少数直属单元获得M-1钢盔外,大部门部队仍然仍是英制的MK-2型钢盔。

  就是在中国引认为傲,待遇最好的新38师到了位于印度的美虎帐地,都被要求烧掉身上陈旧肮脏的戎服,先洗澡,美军再发新服装,才能正式进入营房。

  还有一种比力大型的BASIC弹袋,也叫MK-3型通用枪弹袋。这款枪弹袋,既能够装步枪弹,也能够装冲锋枪弹匣,还能够装布伦机枪的弹匣。因为布伦机枪射速较快,弹药耗损天然也就大,所以需要照顾更多的弹匣,而单靠机枪手照顾的弹匣必定不敷,于是MK-3型通用枪弹袋在设想时就考虑到这点,让步卒也能为机枪兵照顾弹药以备弥补。枪弹袋为直式长方体,卡其帆布质地,能够穿过帆布吊背带来进行固定,也可与背包背带上的铜勾、勾跨彼此毗连,利用起来矫捷便利,深受泛博官兵喜爱,成为驻印军士兵利用最遍及的枪弹袋,在良多汗青照片上也都能够看到。

  到1936年中国总共进口了31.5万顶M35钢盔,几乎将M35在1936年前的产量包圆了。到1937年抗战全面迸发时,地方军部队根基上都配发了M35。此刻能够从其时良多的汗青照片中看到头戴M35钢盔的中国士兵,就是一个较着例证。而佩带M35钢盔也成为地方军部队的一大标记,日军看到戴M35钢盔的部队就晓得是中国戎行的主力了,顿时就会打点起精力全力以赴。

  有张驻印军和来自国内的远征军在芒友会师的照片上,驻印军士兵钢盔军靴冲锋枪,外加全套单兵装具,而远征军士兵布小帽芒鞋,步枪,帆布枪弹带。两人的庞大反差,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

  1944年9月,国军最精锐的第5军第200师乘坐美国飞机进入滇西缅北抗日疆场。虽然贵为国军最精锐师级部队,可是挑着扁担,扛着木水桶和竹筐,穿戴土平民服的士兵,看起来更像是一支杂牌军。

  能够说驻印军的单兵装具曾经是其时世界上的一流水准,再加上美式配备和锻炼,确实是抗战后期中国最精锐的王牌部队,在缅北地域取得了灿烂胜利也就层见迭出了。

  中国戎行的官兵腰间都系皮带,士兵的是窄皮带,军官则是宽皮带,有的还配有斜背武装带。武装带最后是用来挂军官佩刀的,后来虽然佩刀被手枪所代替,可是武装带却被保留了下来,并成为军官的识别标记。就如许简陋的武装带,都是军官炫耀的本钱,由此也就在疆场上成为日军狙击手的绝佳识别记号,因而在抗战起头不久,军政部就明令禁止军官系武装带上疆场。

  图为1944年9月4日,在中国远征军期近将向腾冲日军倡议冲锋前,美军联络组把本人的钢盔送给中国士兵。这些钢盔将优先配备给冲锋在最前边的敢死队。

  军靴就更不消提了,只要少数高级将领有马靴,通俗军官能有双皮鞋就相当不错了,对一般小兵来说布鞋就是豪侈品了,所以其时中国戎行特别是南方部队的标配就是芒鞋了。

  美军为从中国各地抽调来的精锐部队发放胶鞋,以替代他们的芒鞋。他们将加入即将起头的反扑滇缅印的大战役,需要一双好鞋。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