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平凉加快工业人才队伍建设纪实飓风野游网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13 11:07:2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奔跑吧兄弟第一季收官战达到了多高的收视率奔跑吧兄弟第一季收官战达到了多高的收视率平凉市坚持把强化人才支撑作为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强化人才意识、转变人才观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工业人才培养的渠道、路径和方法,有效促进了全市工业人才工作的深入开展。 李晋欣,男,64岁,高级工程师。1982年从甘肃工业大学(现兰州理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咸阳彩管厂工作。1999年,深圳同行扩建生产线,将其作为人才引入,之后他在深圳工作十多年。2015年,他回到平凉陪伴年事已高且行动不便的父母。在此期间与红峰公司现任领导产生交集,公司领导发现其专业特长后,经双方商议,于2016年聘其担任工程师,随后又被聘为公司自控总监。 李晋欣入职红峰公司不久,公司计划建设一套8.0MPa级蒸汽疏水阀型式试验系统,经全国范围公开招标,西安一家公司中标,但在项目建设中,硬件搭建完成后,软件始终达不到设计要求,这时中标方提出,由于跨行业研发,对疏水阀试验领域专业能力不足,软件部分已无法完成。双方多次协商无果后,红峰公司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李晋欣,他累计花了四个多月时间在半拉子工程基础上增加硬件、编写软件,根据设计性能需要,陆续增加了调节阀、切断阀和小量程电子秤,经对系统软硬件反复修正,最终完成任务,系统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其中,这套系统的软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证书。 新冠疫情出现以来,外地客户前来公司查看试验情况多有不便,李晋欣根据需要开发了远程系统,新增的远程智能控制模块,实现了异地监控。可以直播实验的全过程,经授权的外地客户通过手机APP可实时查看产品试验情况。 李晋欣还主持开发了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程控汽泵、智能化蒸汽疏水阀、凝结水回收装置、太阳能供电智能灌区槽闸等新产品的自动控制部分。通过他的技术研发,使红峰公司产品从自动化迈向了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同时也为公司产品试验、验证水平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是工业企业重视人才工作,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对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一个典型案例。多年来,红峰公司尽最大努力,通过提高薪酬待遇、解决困难问题等多种方式,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对引进人才,除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外,设立了人才引进津贴、研发津贴、职务津贴等,对研究生提供60-70平方米的公租房,对双一流院校的本科生结婚时,经申请可提供60平方米左右的公租房。 目前,公司共有员工412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68人,大专学历101人,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26人,高级技师19人。人才战略的实施,为公司发展带来了可喜变化。2021年,公司实现利润1286万元,上缴税金1527万元,和上年度相比取得大幅增长,这份业绩也使公司成为全市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 红峰公司作为一家老军工企业,能顺利转型,取得长足发展,与其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是分不开的。而在全市来说,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健全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已成为常态。 围绕全面学习领会习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三新一高”要求,市工信局党组研究提出了“突出三个重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实施三大工程(引智工程、工匠工程、育才工程)、建设三支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企业家队伍)”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人才需求对接、情况通报、服务指导等制度,形成了党组统一领导,主要领导牵头抓总、班子成员各司其职、业务科室具体负责、广大企业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工业人才队伍逐年壮大,智力结构逐步优化,到2021年底,100户规上工业企业现有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10202人,占职工队伍的34%;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228人,占职工队伍的7.4%,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38人,占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15%。 为扩大人才基本盘、壮大人才队伍,着眼工信人才成长的规律及特点,在加强规划指导的前提下,坚持突出企业人才工作主体作用,以企业为依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举办“职工讲堂、岗位练兵”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训工作,促进重点行业、关键领域人才力量壮大和智力结构改善。近年累计培训管理人员6750人次,专业技术和职工技能培训13000人次,进一步强化了工业人才储备,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立足全市重点骨干企业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技术层次,通过部门、企业的共同努力,近年柔性引进中科院院士1名、研究员4名,省内教授2名,省外专家4名,通过柔性引进人才,为企业新品研发、科技创新以及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以链主企业为依托,采取定向培训、重点培育、平台支持等措施,促进煤电化、新型建材、装备制造、信息化建设等重点领域人才培训工作,积极加强领军人才培养,促进产业技术向更高层次迈进。通过多年努力,全市煤电化产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100人,其中高级职称238人,有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89人;建材产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55人,其中高级职称53人;装备制造产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12人,其中高级职称31人,有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5人;信息通信领域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44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为行业技术进步储备了人才力量。 结合大学生就业创业和“四支一扶”政策落实,采取组织校园招聘、举办人才招聘周活动等方式,广泛吸纳大中专、高职院校毕业生到工业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近年共组织300多户企业开展校园招聘活动12次,在当地举办人才招聘周活动36期,共为各类企业招聘人才2000多人。 立足发展转型中公共人才需求,强化人才项目支撑,全市工信系统先后组织实施了非公经济跨越发展人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装备制造人才、信息技术应用人才等培训工作。近五年来,共组织各类集中培训95期,培训经营管理人员6000人次,专业技术人员2352人次。特别是围绕信息化建设,组织培训包括全市党政机关网络管理在内的信息专业技术人员900多名,有力支撑了智慧城市、数字政府、智能企业、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针对工业企业、非公企业、中小企业和信息化建设人才需求广泛的特点,积极把搭建社会化人才服务平台作为推进人才工作创新的重要举措。结合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发展集技术管理咨询、人才培训引进和各类服务为一体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4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个、省级平台6个、市级平台7个,为工业经济和中小企业人才引进培育提供了服务载体,近年累计为全市工业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提供人才引进和培训方面的服务500多场(次)。特别是平凉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与西安交通大学等12家院校的36位企业创业导师、SYB导师、财务、工商管理、法律、创业投融资、电子商务与跨境电子商务、IT运营等各类创业专家导师建立合作关系,为各类人才引进、培训、招聘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支撑。 全市累计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户,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同时创建省级创新示范企业4户、省级战略性新型骨干企业2户、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1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户,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1个、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2个,为高技术人才成长搭建了有效平台。借助这些平台,近年共培养市级领军人才5人,省级领军人才1人,国家创新创业人才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有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 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小平说,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地在产业,产业发展的高地在技术,技术发展的高地在人才。初具规模的工业人才队伍,必将为实施“强工业”行动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