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电视栏目中的“纪录片”龙田腾子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3/14 8:34:0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游戏无限电视纪录片对当代以快餐文化为主体表达的电视创作来说,显得特别奢侈。当电视台都在研究以企业的经营理念来做电视时,当成本意识、性价比成为评价电视创作的核心标准时,电视纪录片自然被“淡化”。然而,很多人又放不下它,完整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塑造、细节的挖掘、情感的冲击、故事的铺陈、风格迥异的叙事方式等,把纪录片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有人将其成熟的创作理念和技能技巧运用到电视栏目的制作中。 纪录片的最大特色就是纪实精神,其实纪实精神和新闻的真实性标准是统一的。这种纪实精神在栏目中一旦应用得当,就会收获意料不到的传播效果。 还记得那个“光屁股男孩”吗?2013年2月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慰问包头市东河区北梁棚户区高俊平家时,他家还没来得及准备,高俊平的孙子高宇博没穿裤子,从衣柜里钻出来钻回到被窝中。这一过程被摄像师全程记录下来,后经央视《新闻联播》向全国亿万观众播放,很多网友忍俊不禁,直言小男孩太“抢镜”。 那个著名的“光屁股男孩”的抢镜镜头就是一种真实的记录,既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到访的突然,市民的毫无准备,也破解了人们历来认为领导视察前当地都是做了充分准备的误区,领导者的亲民及体察民情的彻底都得到了很好的凸显。一个真实的镜头就解决了以前用很多话语来费力解释的内容了。 其实,新闻事件的报道,从来都不仅仅是事后的总结式报道,常常我们制作的是跟进式的报道,这时就更需要发挥纪录片的纪实精神,需要有一种同步记录的态度。例如现在最常见的帮助类型的电视栏目,采用的基本都是跟进式的办法,真实展现需要帮助的事件的同时,推进事件的解决,推进各方面的协调,最后给观众交代结果。 小品一直就是话剧的片段,但谁都没想到,作为话剧片段的小品,如今竟然会火得一塌糊涂,纪录片和纪录片的栏目化应用同理。当人们无法享受纪录片的慢叙事时,我们不妨把纪录片中冲击力最强、最打动人的部分横截出来,放进电视栏目中使用,从而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 断面运用,可能缺少了纪录片细腻铺陈的效果,但以它的冲击程度和影响力来说,可以获得出人意料的传播效果。就像大连广播电视台《法四方》栏目,采用了大量的视频监控镜头,这是一种最真实的拍摄。监控拍下来的画面可能有因也可能有果,但在报道的时候,节目更关注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真实,而这样的处理也让节目非常震撼。 细节是纪录片的魂,一个好的纪录片是一个细节链,这个链条可以像楔子一样把故事一点一滴植入到观众的心里。发现细节、寻找细节链一样可以应用到栏目中去,虽然栏目的时间有限,展示的细节链条也有限,但只要把细节发现当成栏目的标准,自会收到不一般的效果。 比如大连广播电视台一直拥有高收视的法治民生节目《法治新天地》,拍摄中就提出每一条新闻事件中都要保证拿回至少两个细节的要求。所以当公交车上遭遇“星光大道”的痴迷者的时候,记者会细心地请痴迷者现场表演一段,用真实的现实讲述该痴迷者的梦想与现实距离是多么的遥远,又用公交车上乘客们善良的微笑展示这座城市的宽容精神,因为这种人性化的细节挖掘,这个节目很受好评。 纪录片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说故事,故事说得好听才会吸引人们的关注,“观众喜欢听故事而不是听说教”。例如《舟舟的世界》,一个智障儿童与音乐指挥家合体的故事,舟舟在现实生活中的弱智与音乐中的爆发形成强烈的矛盾冲突,从而让故事引人入胜。 现在很多电视栏目都在使用说故事的办法,故事说好了,绘声绘色、引人入胜,自然栏目也就抓住了人心,获得高收视率,达到好的传播效果。 事实上,没人规定栏目就不该说故事,说故事应该成为一种追求,并且长故事有长故事的说法,短故事有短故事的说法,栏目应该学会纪录片说故事的能力。 国内业界普遍认为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其功能是传承人文历史价值,探索电视艺术的表现形式。但传承文化、记录文明不是纪录片一己之任,这方面的特色同样可以在电视栏目中得到应用。 大连广播电视台的《城市发现》,就在整个城市进行大面积改造的时候,用抢救的态度,拍摄了连续报道《老街》系列,用纪录片的创作手法,通过个人命运、老街真实人生记录等,记录了这批老建筑老街道承载的城市历史文明与老建筑中生存的城市市民精神。虽然只是个栏目,但真实的城市生活记录掀起了人们对城市文明的关注及城市历史传承与记载的探讨,社会影响力巨大。 虽然栏目更多的是产业化生产的产物,但自觉地学习和应用纪录片的文化担当精神,会加重栏目的文化内涵,而一个有文化内涵的电视栏目,它的生存价值就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快餐文化了,说不定,它就是一段历史。(□赵寒竹 作者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台)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