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民俗曲艺》改为季刊错误码0x006000d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6/12 10:48:3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1975年,邱坤良应中国文化学院戏剧系中国戏剧组主任俞纲领之邀,开课传授“处所戏曲研究”,同时担任学生社团“处所戏剧研究社”的指道教员。俞纲领认为保守戏曲发源于民间,不竭激励学生到民间剧团做郊野调查。为了使学生切身体味民间戏剧勾当的素质与社会文化功能,俞纲领与邱坤良率领处所戏剧研究社学生前去台北大稻埕的“灵安社”拜会社长施合郑,但愿灵安社收学生为后辈,教授北管。灵安社成立于1869年(同治8年),次要由大稻埕聚落各行各业移民构成,共同霞海城隍的祭典筹备勾当。中国文化学院学生的插手,遭到施合郑社长及社员们鼎力地援助与赞助,学生们也从参与中感遭到民间戏曲的社会力与主要性。

  台湾第一本由大学生参与的后辈戏团所刊行,以报道、研究处所曲艺为主的刊物。 1979年9月由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处所戏剧研究社以报纸型式刊行,1980年11月改由财团法人施合郑风俗文化基金会正式创刊刊行杂志,仍由处所戏剧研究社成员编纂。/风俗曲艺编纂

  1979年9月,基于为处所曲艺勾当阐扬报道与传布的力量,中国文化学院处所戏剧研究社出书报纸型的月刊《风俗曲艺》。创刊号〈我们的话〉提到:“我们不肯这些风行长久的保守曲艺在现实社会灰飞烟灭,……它的文化与娛乐价值仍应跟着人们的糊口前进,作为欢娛民间的表演,不单单是存放于博物馆的文物材料罢了。”期盼以“这份小型刊物,贡献给演员伴侣,以及所相关心风俗曲艺人士,作为配合研究,会商的场地,但愿借著大师的力量,使民间曲艺呈现新风貌”。

  1990年基金会及《风俗曲艺》举办创立十周年研讨会,按照李亦园院士会中提出的建议,《风俗曲艺》的研究地区扩展到中国大陆,添加切磋宗教、典礼与戏剧的关系,使研究视野拓展为跨范畴、跨学科的文化现象研究。

  《风俗曲艺》刊行11期后,由1980年成立的财团法人施合郑风俗文化基金会接办,在同年11月出书双月刊《风俗曲艺》杂志创刊号。邱坤良担任总干事及总编纂,以法人机构持续援助处所戏曲研究社学生至灵安社进修北管,到各地参与表演;并以《风俗曲艺》杂志继续报道各地民间曲艺勾当,刊载学者专家的研究与评论,努力于风俗文化的保留、研究与发扬。

  1990年代到2000年代初期,王秋桂因小我研究计画关系,促成基金会与其他学术机构合办多场大型学术研讨会。2002年3月起,《风俗曲艺》改为季刊,由分歧范畴的编纂委员轮番筹画、主编专题,收罗国內外稿件,并以国际学术期刊尺度成立严谨的编审流程,在保守戏曲、曲艺、音乐、风俗、宗教、典礼等范畴出书很多具有特色的专辑。

  登录后利用互动百科的办事,将会获得个性化的提醒和协助,还无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风俗曲艺》杂志创刊于1980年11月,原主旨在于报道引见与社区庙会相关之风俗曲艺,如后辈戏、布袋戏及阵甲等。1991年起将研究地区扩展及大陆,研究范畴添加宗教与典礼,研究视野进而包涵整个文化现象,逐步从一次要为报道的杂志转型为学术期刊。自2002年3月起,《风俗曲艺》,由双月刊改为季刊,每年3、6、9、12月出刊,以严谨的编审流程,期许成为国际水准的学术期刊。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若是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令之相关划定及时进行处置。未经许可,禁止贸易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利用者,请说明来历于。

  2009年获得国科会人文学研究核心审查通过,入选为“台湾人文学引文索引焦点期刊”(THCI Core);同年亦获“国际音乐文献材料大全”(Répertoire International de Littérature Musicale, RILM) 收录。/风俗曲艺编纂

  王秋桂,台湾大学学士(1965),硕士(1969),英国剑桥大学博士(1978),历任台湾大学外文系传授、主任,美国哈佛大学拜候学人,普林斯顿大学东方藏书楼中西文书目专家,清华大学(新竹)中文系及文学研究所传授、人文社会学院代办署理院长、汗青所及人类学所传授,墨尔本大学拜候研究员,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换基金会副施行长,玄奘大学宗教系讲座教学。现任东吴大学端木恺讲座传授,施合郑风俗文化基金会总干事,《风俗曲艺》总编纂。1991至2000年间掌管中国处所戏与典礼之研究打算」,2006年7月起掌管“汗青视野中的中国处所社会比力研究”、“中国村子中的宗族、典礼、经济和物质文化”打算。著作包罗《二郎神传说补考》,《元宵节补考》,《元明戏曲中的吕蒙正》等。附图相关影像开放分类我来弥补开放分类同义词同义词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