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收视中国:新时期曲艺类节目的新活力寻芳录山东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14 12:16:5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穿越之美女保镖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化,这些类型的电视节目受欢迎程度开始逐渐走低。加之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人也开始更加注重提高生活品质,尤其是在大城市当中,老百姓生活工作压力大,需要通过欢声笑语去释放压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央视及各家卫视纷纷上马曲艺类型节目,想方设法挑逗观众的快乐神经。而这一次,电视节目制作者也开始意识到,曲艺类型节目不应当只是千篇一律的被动录像,只有做到真正的融合,才能实现双赢。 本文基于CSM媒介研究收视调查数据,重点分析2017年以来上星频道中播出的曲艺类[1]季播节目,总结电视曲艺类节目在融媒体大环境下是如何迸发新活力的。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戏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然而,传统戏曲艺术难免曲高和寡,无法适应当下观众的口味。电视上诸多戏曲类节目(表1)是如何对这一门艺术进行创新和改变的?不少电视节目将戏曲艺术这一形式“元素化”、“碎片化”,也就是说,将本土的传统曲艺艺术作为一个元素融入到娱乐综艺节目中。电视媒体与传统艺术的结合,只有接地气、贴民心、健康向上、不断创新,才能真正经受住市场的考验,用娱乐化的节目包装形式将戏曲元素深度融合,让传统戏曲艺术绽放光彩,实现精彩的双赢。 《喝彩中华》是东方娱乐原创出品的一档戏曲文化类节目,2017年7月15日起,每周六晚20:30分在东方卫视播出。节目分为7期,每期节目都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传统戏曲爱好者登上舞台。最后一期则由从往期节目中脱颖而出的选手,与戏曲大家、演艺界明星携手带来一台《喝彩中华》晚会。节目旨在改变当下年轻人对于戏曲的曲解或偏见,让大家触摸到戏曲,意识到其实它离我们并不遥远。 节目选择的四位明星观察员颇具用心,既然是戏曲类节目,保证观察员的专业性就是一个重要的任务。节目找到了著名余派京剧老生大师王珮瑜。近年来,她在京剧演唱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后,转入了京剧推广领域中,也逐渐成为新一代“网红”,在年轻人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另一位观察员是霍尊,这位90后男歌手因为一首原创的《卷珠帘》受到了《中国好歌曲》导师刘欢的赏识,并凭借这首歌红遍了大江南北。随后他演唱了《芈月传》等一系列古装剧的插曲,节目中,霍尊以学习者的心态参与到《喝彩中华》的录制,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努力将这些元素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戏曲艺术偏小众,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内容较老旧,形式不新颖,唱词听不懂,节奏太慢,声音太吵,要想迎合大众化的审美口味,传统戏曲文化内核或多或少需要做出一定牺牲,通过一个契合点将传统艺术与娱乐元素结合起来。在《喝彩中华》的内容上,古典与流行的碰撞常有出现,例如运用戏腔转音等唱法、结合古典与流行来演绎现代歌曲等。再比如通过年轻人接触到的比较多的音乐形式——民谣、无伴奏合唱、摇滚、萨克斯等等,与传统戏曲巧妙融合,这种创新结合令人耳目一新。 除此之外,节目还打出了一副情怀牌,老一辈戏曲艺术家及很多地方戏艺术家执着坚守,凭借着单纯的热爱致力于曲艺的发扬光大,这一点上也让许多观众为之动容。 观众数据反馈上,中老年观众是绝对的主力观众自不必说,23-34岁这部分年轻观众的收视时长占比也较为明显(图1)。 有些节目与时尚跨界,有些戏曲类节目则玩起了回归。例如湖北卫视在2018年推出了一档节目《戏码头》,对每位戏曲艺术家采用全程跟拍的方式,全程记录他们台前幕后的表现实况,此外节目还摒弃了传统戏曲你方唱罢我登台的连轴唱形式,而是通过多重故事设置,突出放大戏曲魅力和中华文化的魅力。通过故事讲述、情景剧、朗诵、舞蹈等多种形式,讲述与戏曲唱段有关的背后故事,释放中国文化在表达、情感、价值观等多层视角下的独特风采。 《戏码头》戏曲表演嘉宾可谓众星云集, 参与节目的37位戏曲表演艺术家全部是梅花奖获得者、各剧种代表人物。其中,有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朱世慧等国内戏曲界领军人物,还有谭正岩、杨少彭、张军等戏曲名家。除此之外,节目组还精心设计了跨界观察团,邀请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张洵澎、京剧表演艺术家朱世慧、评书表演艺术家何祚欢、国家话剧院副院长査明哲、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郭宇、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刘丹丽共同担任跨界评委;为了更好地讲述戏曲背后的故事,节目还特意邀请了著名演员史可、著名朗诵艺术家虹云等大咖担任讲述人,阵容不可谓不专业。 该节目从2018年10月7日起,在湖北卫视每周日晚21:20播出。从人均收视时长(观众)这一指标来看,相对来讲,中青年观众对于节目的忠实程度较为明显,与节目的预期相符(图2)。 在2017至2018年播出的戏曲类节目中,有一档节目在媒体融合方面可谓做到极致,中央台十一套的《角儿来了》另辟蹊径,看上去完全不像一档名家访谈类节目。它是一档首次将融媒体互动融入戏曲的创新节目,节目在录制现场通过设置抢位虚拟观众席、实时视频连线、文字和视频评论等形式,在播出时引入留言评论、红包摇一摇等,推动线上线下观众与录制现场名角实时互动,这在国内戏曲节目中尚属首次。挑选多样剧种和流派名家,运用技术创新,提升舞台表现。以情景舞台引导名家故事访谈,讲述梨园名角的故事,并融入增强现实技术进行节目包装,提高艺术性与观赏性。 如今的喜剧类节目充斥着电视荧屏,各大卫视争相开办(表2)。从受众方面进行分析,现代社会的各种职业,都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每个人都需要释放、减压,这种市场需求,给了喜剧类节目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伴随着大量喜剧类节目的涌现,也引发了不少的问题,其一是喜剧人才的匮乏:面对喜剧类节目扎堆的现象,优秀的人才可谓是少之又少。优秀的喜剧人才要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的经验、创作源泉,这恰恰是当前很多喜剧人所缺乏的。这种现象最为直接的表现就在于同一个喜剧人或喜剧团队出现在不同的喜剧节目中,比如《笑傲江湖》中的选手陈丹丹,同样也出现在了《中国喜剧星》的舞台上等等。第二个问题便是剧本与笑料的同质化:虽然说喜剧类节目的高速发展也让剧本不断增多,但是很多的剧本都存在着同质的问题,并且其中笑料的重复率过高,比如在《笑傲江湖》和《超级笑星》的舞台上都看到了帕朗嘉克万心,并且笑点也都出在语言的转换上。这种选手和笑料的重复,不免会让经常观看此类节目的观众感到缺乏新鲜感,节目也就收不到期望的“笑”果。 2018年,由东方卫视与欢乐传媒携手打造的喜剧竞演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第四季正式回归,诸位喜剧界老将新秀再次集结完毕,新一轮的“笑林论剑”再次打响。与前三季相比,这一季无论是阵容还是前期的关注程度都大打折扣,于是,节目组在赛制的设计上加大了力度,力求通过更激烈的赛制形式来提升节目的吸睛程度。节目由“魔王挑战赛”和“踢馆淘汰赛”交替进行。往季的优秀喜剧大咖宋小宝,岳云鹏、贾玲等众多喜剧人都以“喜剧大魔王”的身份重返舞台。 与前三季相比,第四季的《欢乐喜剧人》在出场的喜剧阵容中,推出了更多的新人:德云社的张云雷和杨九郎、辽宁民间艺术团的程野和丫蛋、大碗娱乐的许君聪、何欢、卜钰等,这些曾经在各自团队中处于二三线的喜剧人开始独挑大梁,走向更广阔的喜剧舞台。这一突破最为直接的便是为这个相对较为“久远”的舞台注入新的活力,与他们的前辈相比,新人们似乎更大胆,创作思路也更为天马行空。比如这一季中备受关注的80后喜剧人贾冰,他所代表的是和平、自由、物质和文化空前丰富的当下社会主流人群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通过的细微表情轻易虏获80后、90后、00后的好感;在台词方面擅长运用停顿、重复、语气词,台词设计和处理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翻白眼等小动作更是锦上添花。再比如德云社的张云雷,他改编自小曲的相声剧《探清水河》,有包袱、有笑点,也有催人泪下的虐心桥段,惹得粉丝一阵心碎声此起彼伏。 当然,已经举办了四季的《欢乐喜剧人》也在这一季中集中暴露了一些问题,喜剧人创作的时间周期太过密集,虽然前三季也是如此,但各家团队毕竟“存货”较多,经过了四年,在固定壳子里可供选择的内容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喜剧节目的轮番透支,每一家喜剧人的喜剧模式观众早已烂熟于心。从分季收视走势也可以看出,第二季之后,《欢乐喜剧人》的收视水平逐渐走低,第三季与第四季走势大致相似,趋于平稳(图3)。 2016年,一档“不一样”的喜剧节目《今夜百乐门》横空出世,《今夜百乐门》是由东方卫视和元纯传媒共同打造的国内一档场景喜剧综艺秀,金星作为节目固定主持,每期会邀请不同的明星大咖作为客座嘉宾,与常驻卡司一同参与场景演出。这是一档不走寻常路的喜剧综艺秀,以开创先河的节目模式和高质量的豪华阵容,演绎人生的喜怒哀乐,传递百种不同的欢乐。在节目主舞台背景中,金星化身百乐门酒店“掌门人”。在情景喜剧小单元中,金星有着千变万化的职业和身份,串场于各个场景之中。节目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时事秀、情景剧、恶搞短片、Live演唱、大合唱等形式,各种热词都成为节目素材,还加入了时下流行的“飞行嘉宾”玩法,每期会有不同明星露脸。这种形式称得上是中国喜剧综艺的一个突破,节目中的一些情节比较偏向于西方的笑点,但是又加以中国典型小品的样式再加工、再创造,整个节目十分出彩。 一档喜剧节目能够引起观众的喜爱,上述形式的推陈出新固然重要,作品本身是否搞笑才是最重要的前提。这些年,喜剧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但是尴尬的是大多数相声小品都是在强行要人眼泪,仿佛是只要让人哭出来才是最高境界,但是那些所谓催泪的也往往都是用力过猛,让观众实在是难以产生共鸣。而《今夜百乐门》可谓是一场喜剧的回归,其中的短剧不再依靠强行的情怀表达和催泪情节,而是依靠喜剧自身的魅力,让观众真真切切的发笑。其实,回归本我的喜剧才能让观众笑的自然、笑的不尴尬,笑的符合逻辑,才能让观众线年,《今夜百乐门》节目更名为《今夜现场秀》,由于金星以及诸多卡司的退出,更名后的《今夜百乐门》相较于第一季大打折扣,节目体量缩减,小品质量下降,场景喜剧的内核逐渐丢失。收视反馈也不甚理想(图4)。当然,节目质量的下滑与政策的变化可能也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我们国家相关机构对于综艺节目的管控日趋严格,单纯搞笑的喜剧节 目受到了较为明显的冲击。同样是在2018年,优酷原版引进了国外版权,推出了一档纯网综艺,中国版《SNL周六夜现场》,精准定位广大年轻受众,将国际化的节目模式和中国当代年轻人的真实故事相结合,以都市化、年轻化的姿态,与国际化接轨。 首先,《SNL周六夜现场》调整成本结构,重剧本、重制作,而明星花销的比例则明显下降,节目不再重度倚赖版权模式本身,不再重度倚赖流量明星,而是从质量本身出发,整合电视综艺及喜剧行业潜在的大量优质编剧资源,为原创性提供重要的保证。这一档网综确实“活在当下”,聚焦当代年轻人的真实处境,以具有现实质感的工作、情感、家庭等话题作为创作的基础和来源,以都市化、年轻化的姿态直面当下,其“笑”往往生发于当代年轻人现实生活中奋斗、成长的真实过程,“笑”中深切蕴含着个人与社会、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时候激发出的活力和正能量:比如节目中的一个小品,讲述的是深沉的父亲在送别即将上大学的儿子时那种隐忍与爆发,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喜剧冲突,笑中带泪,真情流露。 《开心剧乐部》是浙江卫视推出的一档实景明星即兴喜剧节目,贾玲担任开心能量团团长,团员是杨迪、张小斐、卜钰、许君聪、何欢、泰维。节目另辟蹊径,打破传统喜剧类节目的固有模式,走出“剧本”的限制,呈现演员最真实的状态,并尝试完全的即兴喜剧模式,喜剧人与飞行嘉宾在未知的实景设置中,展开一场拼演技、比反映的即兴喜剧创作。而没有完整剧本的设定,让观众丝毫预测不到剧情发展的走向,让嘉宾与观众体验即兴喜剧表演的魅力。 曾经一度随着刘谦的走红,很多卫视推出过魔术节目,但反响平平,该类节目之后也沉寂了一段时间。2017年伴随着多家卫视的招商方案中重提魔术,魔术类综艺节目又悄然回归,不得不感叹,综艺节目的流行其实就是一个轮回。 但实际上,2017年播出的魔术类节目仅有江苏卫视的《超凡魔术师》,其他节目并未按照原计划播出,在之后的2018年,这一类型节目再一次销声匿迹。 分析《超凡魔术师》,我们发现其实这一档节目有大量的创新元素。首先,节目打出“魔术版《最强大脑》”的宣传口号,与江苏卫视的王牌综艺《最强大脑》直接嫁接,巧妙地引流了一部分《最强大脑》的观众。为了增加节目的观赏性和戏剧冲突性,《超凡魔术师》这档节目最基本的逻辑便是加入了竞技元素——由国内顶级的魔术师们同台PK,选拔出“超凡魔术师”组成中国战队与国际高手过招。这样的节目逻辑与《最强大脑》基本一致,优势是能够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并且吸引观众保持对节目观赏的连续性。在五位“魔唤师”的选择上,陈智玲作为当之无愧的魔术皇后,在“魔唤师”评委团里无疑代表专业意见;其他四位包括范冰冰、魏坤琳、惠若琪、曾舜晞类型迥异,各自侧重点也不同:范冰冰是一线艺人代表,是推动这档魔术节目传播广度的关键人;曾舜晞是如今人气小鲜肉的代表,重点照顾年轻观众群体;惠若琪作为体育届代表,意喻着这档竞技节目同样呼唤不服输的竞技体育精神;魏坤琳是科学技术的代表,承担理性分析的功能。 从节目的观众构成与集中度中可以看出,江苏卫视《超凡魔术师》拥有较为广泛的观众基础,25-54岁的中青年观众是绝对的主体(图5)。 网络普及的年代,各种网络用语、笑话、幽默段子俯拾皆是,观众的笑点也越来越高。选手表演的内容,观众很可能早在网上看过类似的。因此,节目想要出彩首先必须再创作,深入生活,寻找新的创意题材。其次,曲艺文化在内容上难免会有低俗的影子。要想创新就应该有继承有抛弃,在发展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多姿多彩的中国故事,不断拓宽曲艺节目发展的新路径、新空间。再次,曲艺再好,也需要有人来传承,有人继承才能薪火相传,才能绽放精彩。曲艺节目用人荒问题凸显,只有加大力度,一方面挖掘,一方面扶持,才能让曲艺节目不断迸发新的魅力。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