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色虎阁它起源于道教音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4/7 5:42:5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河东说唱道情表演时,常以五至八报酬一班(俗称八仙班),多呈现于祭祀、庆典等勾当。在说唱前,要摆一张八仙桌(俗称方桌),放两把椅子,上首坐的是渔鼓、简板、四弦,其余人皆坐板凳。道情演唱在过去都是用于迎神赛会、祈福还愿、贺寿等习俗勾当,在演唱过程中有奇特的演唱规约和行话等行业习俗,这成为河东说唱道情区别于其他曲艺形式的次要特征。河东说唱道情曲调漂亮,极具浓重的处所特色,无论在文学方面,仍是在音乐艺术方面,都有必然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艺术工作者进修、自创的主要艺术形式,同时对研究本地的汗青文化、风俗风情等也有着主要的参考价值,是极其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

  河东道情,发源于古河东地域,分布于山西晋南一带及黄河两岸。它发源于道教音乐,是道士传布道义的一种吟唱形式,后人称其为“道曲”、“道歌”、“仙乐”。因为在过去是以地摊说唱的形式演唱,故称“河东说唱道情”。

  河东说唱道情的词本内容,长篇以二十四孝、修仙学道为主,中短篇次要反映忠义廉耻和民间糊口琐事。在说唱时以长篇为主,中、短篇为辅。它的唱词布局形式以七字句为主,六、八、十字句次之;吹奏曲牌有“龙虎斗”、“搭秋架”、“愁闺怨”、“满庭芳”、“升三级”、“拐子腿”等;牌子曲(民歌体)有“跌落金钱”、“哭西京”、“两端慢”、“两端紧”、“茉莉花”、“竹节梅”、“桃花帘”、“乐逍遥”、“豆蔻韶华”等;次要唱腔曲调有“皂罗袍”、“耍孩”、“紧耍孩”、“撩板”等。

  河东说唱道情地摊坐唱表演是从表演的语气、声腔中来区分行当的。它搬上舞台后和其它戏曲形式一样,表演人物分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并按照分歧的人物勾勒脸谱、包头着装。伴吹打器分为管弦乐器和冲击乐器两大类。管弦乐器以四胡为主,其次是笛子、三弦、二胡等,定音以笛子为准;冲击乐器以渔鼓、简板为主,由一人担任,其次是板、马锣、铙钹、分分、小锣、三才板。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