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张嘉倪明道以语言来说唱故事和人物的群众性艺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5/3 10:12:5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1953年9月,“中国曲艺研究会”成立,将曾经成长成熟的浩繁如俗讲、变文、讲唱、平话、古词等说唱艺术统称为“曲艺”。1981年10月,中国曲协举办的座谈会上,时任主席陶钝明白指出:“曲艺是言语、音乐、表演三连系,而且以言语为主,以言语来说唱故事和人物的群众性艺术。”他认为:“这个定义比以前进了一步,以前的定义没有后半截。”他还说:“曲艺观众以听觉为主,视觉为辅。”陶钝的话表白,对曲艺内涵的定义有一个演变与固化过程。

  作者简介:韩利(1969-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传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标的目的:民间音乐、二胡; 谭勇(1957-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传授、硕士生导师、国度一级吹奏员,研究标的目的:民间音乐、二胡。四川 成都610041

  内容撮要:作为中国曲艺主要的构成部门——西南少数民族曲艺汗青长久、形式多样、审美奇特、文化内涵极其丰硕,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血脉不成或缺的传承载体。因汗青缘由和它的口头性特征,以及某些民族文字的缺失,在理论方式和个案研究等方面持久以来都处于研究者寥寥,以至置之不理的形态。本文拟回首、梳理、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研究功效,简介曲种,阐发其奇特征,切磋若何进一步充分、丰硕少数民族曲艺研究的学术内容,为鞭策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的健康成长、丰硕中华艺术文化供给参考自创。

  作为中国曲艺主要的构成部门——西南少数民族曲艺汗青长久、形式多样、审美奇特、文化内涵极其丰硕,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血脉不成或缺的传承载体。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度,以上定义其实更多是成立在汉族思维角度之上的。中国少数民族因地区、汗青、言语、宗教、文化的影响而孕育出的曲艺形式更为多样性,内涵更为复杂。2012年,在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庇护及现代艺术成长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先生在《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的汗青文化价值及现代命运》一文中指出:“中国是具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度。中国曲艺是中国浩繁的民族艺术中最具民族性和民间性的艺术门类之一。据《中国曲艺志》的不完全统计,几乎每个少数民族均有属于本人本民族的曲艺艺术形式,有些民族以至具有多个曲种形式。55个少数民族所具有的各自曲艺形式,是中国曲艺甚至中国保守艺术文化的主要构成部门。”[1]

  据中国知网(CNKI)的最新检索成果,从1915年至今,相关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文献不到500篇,此中中国粹术期刊收集出书总库有343篇,中国优良硕士学位全文数据库有97篇,中国主要会论说文全文数据库有5篇,而涉及西南少数民族曲艺研究的论文仅70多篇,论文的发文数量从2010年起呈较大的上升趋向。(见图1)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