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谷爱凌都做的测试真有这么神?看到创始人后我沉默了……黑日撸兼职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13 11:10:4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赛安舒“我是ENTJ,你是ISTJ,还是ESFJ?”最近,你是不是也被这些像“接头暗号”一样的字母给包围了?

  MBTI——这个火遍全网的性格测试,将人划分为16种典型性格,每种性格由四位一组的英文字母组成。

  “前有星座、塔罗,现有MBTI。”如今,MBTI不仅成为年轻人网上“冲浪”的通行证,还被奉为指导职业、感情、生活的依据。

  比如这样的“你我MBTI不合,不宜交友。”还有像这样的 “我终于原谅了男友总迟到,因为他是ENFP(迟到是该人格的特点之一)。”

  在MBTI这套测试量表里,人格被分为:E(外向)— I(内向)N(直觉)—S(实感)F(情感)—T(理智)P(感知)—J(判断)再排列组合形成16种类型。

  比如,如果你是一位“INTP”,描述将是:才智和条理性,能够用理性解决问题,足智多谋,是具有独立见解的思考者等。

  于是,一些奇怪的“cp”出现了。一个表演者型人格的“ESFP”,可以是《武林外传》里“排山倒海”的郭芙蓉、《西游记》里的猪八戒、《三十而已》里的林有有。

  就连奥运冠军谷爱凌,也是MBTI的使用者。她在采访中透露自己是“INTJ”:建筑师型人格,内向、直觉、理智、独立。

  “谷爱凌是一个内向的人”,她本人都觉得这句话说出来大家不信。所以她摆出了自己的MBTI描述,“想象力丰富却很果断,雄心壮志但注重隐私,充满好奇心但从不浪费精力。”

  韩国电视台甚至推出以此为主题的线种人格类型的人聚集在一起,观察“同居”的化学反应。

  或许是为匹配各个人格特征,节目呈现出一些很“抓马”的情节。比如,E型外向人格格外享受交友,几乎是人均“社牛”,一言不合就跳支舞助助兴。但是,在长时间的社交过后,I型内向人格急需独处来缓一缓,现场上演“脚趾抠地”。

  这股风还刮到了许多社交软件上。当代年轻人交友,不再问星座血型、籍贯年龄,要想彼此认识,“请出示你的MBTI”。大数据也终于有了新玩法,配对你的“MBTI另一半”。

  他们热衷于寻找自己的同类,将MBTI的测试结果作为“生存法则”,还总结出不同人格交友喜好、求职倾向、行为逻辑、兴趣爱好等典型特征

  “ESFP”人格会致力于做圈子最搞笑的人,如果你说“TA好尴尬”,将是对其致命一击;

  “INFP”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人格,就连撞到消防栓都会给它道歉......

  MBTI的走红,让许多人表示“看不懂”。因为它并不是最近才研究出来的成果。

  MBTI全称为“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指标)。20世纪40年代,一对美国母女: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女儿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共同创建了这项测试指标。

  你可能以为,能研制出心理测试工具的人,一定是这方面的专家。但迈尔斯母女还真不是,她们甚至没有接受过任何心理学的专业培训。

  母亲凯瑟琳是一名热衷教育的主妇,也是一名专栏作家。女儿伊莎贝尔出生后,就成了她最佳的研究对象和写作素材。她每日围着女儿打转,给她制定了各种学习任务,研究其人格培养的过程。

  凯瑟琳是荣格的铁杆粉丝,还把他称为自己的“拯救者”。在读完荣格的《心理类型》后,凯瑟琳大受启发。书里提出八维人格类型,不同的类型会导致人性格的根本差异。

  MBTI也是由此衍生出来的。凯瑟琳在荣格的理论基础上,又自行拓展了几个纬度,形成一套测评的指标。

  要不是因为母亲,伊莎贝尔和心理学或许也没啥交集。她的父亲是一名物理学家。而她自己是一名获奖的侦探小说家。

  20世纪30年代,正值美国大萧条时期,伊莎贝尔靠写小说已经没什么出路了。二战期间,母女俩达成共识,认为战争的发生与人们互相不能理解彼此有关。如果有一个心理工具能让个体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于是,伊莎贝尔转而将母亲的工作整理归类,最终以母女二人之名命名,形成了MBTI量表。

  如果故事只到这一步,还不足以让它火到今日。重点还是这对母女的“商业头脑”。

  MBTI问世后,迈尔斯母女将其售给彼时的情报部门,利用该测试来筛选情报人员。随后,她们又趁热打铁,说服了多所学院用其来招生选人。

  有了成功的推广案例后,一个更大的市场出现了。一名社会学家在书中大肆推荐企业采用MBTI测试,用以促进招聘决策。彼时,美国人力管理咨询兴起,一位顾问开始把该测试卖给一些大公司,如通用电气、纽约人寿保险公司。

  MBTI被就业市场视为一个省时省力的最优解,逐渐风行开来。但这套解决方案也导致矛盾产生。《性格经纪人:MBTI的奇异历史与性格测试的诞生》一书指出,MBTI巩固了这世界上已经存在的等级差异,比如公司认为一些人格类型比另外一些更适合“担任领袖”,而一些类型“不受控制”,因此不受管理者的欢迎。

  尴尬的是,连“祖师爷”荣格都曾觉得自己被“碰瓷”了。他曾跳出来现身说法,写信公开谴责该量表的可靠性。

  “其实,基于荣格的人格理论,发展出来的测量工具有很多,MBTI算是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说,MBTI之所以能够“出圈”,主要是其在商业推广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但是,陈祉妍称,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者一直对MBTI存有争议。比如人格是否可用16种类型进行划分,有的学者认为这样的分类方式是非常简单且粗暴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便是写着“免费”,也很多是“套路满满”。比如只开放前30题,需付费才能打开“全部人生”;又或者做完了上百道题目,付费才能解读你“人格隐藏的奥秘”。亦有些明码标价的,对MBTI进行职业、生活、感情等分类,从而进行多项收费。

  《环球人物》记者检索发现,市面上MBTI测试的相关费用从几元到百元不等,有些私人咨询费价格达千元。一家心理机构的测试列表中,MBTI被分为两项测试内容。按照其公布的测试人数和费用估算,“MBTI”这一招牌,已带来近千万元收入。

  这一幕,你是否觉得似曾相识?沉迷于“占卜文学”的网络受众,早年已为星座、塔罗等付出过不少真金白银。而MBTI作为一套现成的测试题,在社交媒体的加持下,仍然晋升为当今“算命届”的吸金顶流。

  陈祉妍还观察到,一些网上的MBTI测试,为了让受测者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测评结果,会大幅缩减测评题目数量,这样就可能会增加测评结果的误差。

  “MBTI测试可以帮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的性格特征,但不能仅以单一的测试结果,就推断一个人的心理特征。”陈祉妍说。

  简单粗暴的“四个字母”,一方面是极其快速的社交“破圈”,另一方面,也是极其刻板化的人格标签,甚至还衍生出一套“鄙视链”。

  事实上,人在测试时存在模糊性和偶然性,但又必须在每道题中锁定一项。不少网友表示,自己重复做几次题目,还会得出不同的“字母组合”。

  热爱心理学的人,对“巴纳姆效应”应该也不陌生,指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通常表现为,一个人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总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支持自己的证据。

  人们对“自我”的定义,永远不是取决于第三方的评测工具。你的焦虑,往往是别人眼里的生意。总之,认真你就输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