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数字生命是很有可能实现的,这是延续人类文明的技术。而且可能它实现的时间比我们平时想象的可能还要更快一些。”陶虎说。《流浪地球2》充斥着大量的科幻元素,太空电梯、意识上传、数字生命等概念让众多科幻迷大呼过瘾。近期,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脑虎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陶虎做客上海科普《魔都科学目录》栏目,一起来聊聊现实中的硬核科技。《流浪地球2》电影的开篇画面是印度科学家正在把各种传感器贴在病人的脑壳上,像是从事数字生命的信息采集工作,或是完成所谓的意识的上传,实现数字生命的生成。在陶虎看来,这就是很典型的脑机接口的应用场景。如同造梦师般的科幻电影,让曾经的“科幻”正逐步走向现实。早在1999年风靡全球的《黑客帝国》就已经描绘了“脑机接口”的画面,在头顶钻孔,再用高精密和灵敏度的电子探针连接到电脑上,进入虚拟世界Matrix。后来的《盗梦空间》描绘了人类通过类似 EEG 和脑机接口的设备潜入他人意识的场景。《阿凡达》的男主杰克通过脑机接口成功“变身”潘多拉星人,突破人类身体局限,变得更强大。资深科幻迷的陶虎经常会和身边人说,科幻电影里呈现的场景,很大可能会在20-30年后慢慢实现的,电影人的想象力大多数都是超前于我们科技工作者的想象力。大脑在生物结构上的复杂程度和运行机制的强大功能,完全超乎人们的想象,人脑有860亿个神经元,每根神经元都与1万根神经元相连,并互相交流发出电子信号,就好像我们电脑发出的0和1的代码,但比电脑更复杂。正因为人脑和电脑的底层逻辑相类似,所以科学家们认为将人脑和电脑相连接,是可能的,近几年,脑机接口作为科技领域的一个热门概念,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并迅速走向实际应用。陶虎称自己原本的科研领域是传感器,智能最前端所需要的态势感知,基本都是要从传感器开始,这是大数据的重要来源,它无处不在。陶虎表示,他和他的团队目前正在做的就是数据获取源头的工作,包括数字生命形态的演化过程。更聚焦的来看,就是生命科技和信息科技的交叉融合,是人类大脑和外部世界或外接设备直接沟通的一个信息渠道。伴随着传感材料的突破,加之以人工智能算法,未来几年内,脑机接口将会带来一场医学革命,将人工智能与机器智能的融合推向更顶峰,在康复、特种等领域前景广阔,对现代医学发展意义重大。脑机接口,一个十分前沿的医工融合研究领域,通过融合神经科学与工程技术,脑机接口实现人与机器互联互通,将真正助力人类达到终极梦想“心想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