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7 23:22:4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海贼王770略显平淡的综艺市场,终于在岁末年初等来了一部“爆款”。优酷的《无限超越班》播出后,立刻开启热搜屠榜模式,赵樱子、沈月、薛凯琪、车保罗、惠英红等参演学员及导师的表现,更是激发大众的反复讨论及探究欲望,如#赵樱子 迪幂孟扎##惠英红与赵雅芝为薛凯琪吵架#便是佐证。

  作为有着先导性质的第一期,节目中确实并无太多与演技相关的内容出现,这也导致了不少观众提出:“演技综艺不选演员选话题咖”“演技综艺是否还有存在必要”等尖锐质疑。

  作为国内优质原创节目模式的代表,演技综艺确实为市场输送了大量遗珠型演员,也让观众对于“演技”这件事有了更直观具象的认识。而在这一品类从蓝海变红海的过程中,部分仓促上马播出的节目,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演技综艺”的含金量,导致观众对这类节目产生了不信任心理。

  必须指出的是,演技综艺于市场而言,是有存在必要的。而且演技综艺发展至今天,它所承载的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通过节目挖掘好演员这么简单。

  综艺市场很久没有这么热闹的时刻了,从海报释出时,《无限超越班》就以TVB阵容吸引了一批有着港剧情怀的观众,而节目播出后,导师和学员的表现更成为舆论场上的热门话题。这也导致很多观众都在感慨,认为节目组一门心思搞抓马博话题,“浪费”了这么强大的导师阵容。

  如前文所说,第一期节目本身带有先导性质,尤其是在市场上许久没出现过爆款演技综艺的前提下,它的作用就是创造话题吸引观众。从这一点来看,第一期节目算是圆满完成了它的先导任务。

  《无限超越班》的第二期,才是见真章的环节。有人说如今的演技综艺什么都有,唯独没有演技,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金枝欲孽》《冲上云霄》与《使徒行者》,算是港剧中的“名著担当”,三组竞演演员的表现引发的观众反馈各不相同,目前来看“炮火”主要集中在沈月与范世錡的《使徒行者》上。

  沈月的演技高低算是隔三差五就要被大众讨论一番的老问题,本文对此不多做讨论。而第一期节目中,因“迟到”“不选车保罗让对方难堪”导致出现严重口碑问题的范世錡,在第二期节目中的表现倒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在与《使徒行者》原出演者佘诗曼再现“阿钉向爆seed表白”的名场面时,有观众表示,惊讶于范世錡能接住阿佘的戏,而且“短短一分多钟的戏,居然真的看出了CP感”。

  韩雪与刘耀文两组相对争议较小,观众争论的点多围绕于尔冬升为什么要给毫无演戏基础的刘耀文发“红卡(代表超越自我)”。这倒也不难理解,在另一档演技综艺中,尔冬升对同样是爱豆出身的丁程鑫,态度从嫌弃到欣赏,在刘耀文身上他或许看到了潜力与养成系的影子。加之,目前只有三组演员作品播出,现在讨论导师发卡标准,还有些为时尚早。

  观众诟病《无限超越班》的另一点,是本该以“演技”作为卖点的节目,掺杂了太多回忆杀的内容。

  第一组《金枝欲孽》舞台表演中,作为竞演者韩雪与邓萃雯、张可颐的对手戏结束后,按照常规流程本该是导师点评的环节。但这一部分匆匆而过,邓萃雯与张可颐被cue再度上台,重现剧中如妃与安茜交锋的对手戏,而在这段戏达到高潮之际,剧中另一位主演佘诗曼着戏服登场,将情绪烘托至顶点。

  《使徒行者》的点评环节,佘诗曼先是念信给许绍雄,又和范世錡重现剧中告白的经典桥段,同样是打回忆杀牌。此外,从下期预告的画面来看,不出意外的话,第三期节目中还会有《鹿鼎记》演员再聚首的内容。

  演技综艺为何要掺杂大量回忆杀内容?有观众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无限超越班》有四不像之嫌,那么《无限超越班》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棋呢?或许要先从演技综艺的发展历程说起。

  于大多数观众而言,2017年播出的《演员的诞生》是他们认识这类节目的开端。实际上,演技综艺早在2014年就已经出现在市场上,《来吧!灰姑娘》(央视)《花漾梦工厂》(山东卫视)《造梦者》(北京卫视)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1.0时代的演技综艺,采用星素结合的方式,明星作为导师坐镇,指导素人如何一步步进阶明星。受当时大环境影响,这类节目整体更像是素人选秀,演技是节目的考察环节之一,而当时同质素人选秀节目多如过江之鲫,这几档节目的市场反响并不强烈。

  除了导师团分量够足以外,明星下场PK演技才是节目吸引观众的根本。节目中选择的影视剧片段本就是一部戏中,人物关系冲突最激烈,最有看点的地方,通过舞台剧的方式直接呈现,这种震撼力很容易抓住屏幕前的观众。

  在这类以明星PK为看点的演技综艺出现之前,观众对于“演技”的概念很模糊,因为演技好坏本身就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事情。而这类节目中,专业人士通过分析,将演技好坏的标准变得更明确,于观众而言,也有一种类似于“解谜”的吸引力。

  同时把数十位演员聚在一起,优胜劣汰争夺少量名额的竞演方式,又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拟态职场。观众在求职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焦虑感,映射在演技综艺中那些苦苦求机会的演员身上,屏幕外的观众对舞台上的演员产生了共鸣,建立起情感连接。

  当然,演技综艺在2017年迎来爆发,也与市场有关。彼时流量明星起势,粉丝声量与角色直接挂钩,观众对这种现象产生逆反心理,演技综艺的出现,满足了观众“想看真正好演员”的需求。

  以《演员的诞生》为起点,后续几年演技综艺迎来井喷,卫视及平台纷纷推出自己的演技综艺,并开始在细分度上做文章,如加入导演视角、制片视角等,力求最大可能留住观众。

  几乎所有综艺都会出现模式依赖的问题,演技综艺也不例外,这也是近几年这类综艺在观众中口碑下滑的原因。

  所谓模式依赖,即节目中有很程式化的环节,参演者在这类环节中做出的反应往往符合观众的预判。这在综艺制作中,是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人总是会不自觉地依赖成功路径,尤其是当节目的吸引力开始下滑时,出于对成本、回报等多方面考虑,制作团队一般会采取放大过去的成功经验,而不是将所有内容推翻颠覆后重来,而打安全牌的内容观众看多了就会产生“剧本感”。

  一档综艺能够在市场上形成强烈反馈,一定是因为它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从2017年至今,演技综艺已经走过5个年头,观众对于“演技”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因此走到分水岭的演技综艺又迎来了不得不变的新阶段。

  网剧、分账剧、B级剧等多类型剧种的存在,已经大大改善了演员的生存环境。随着观众对“演技”已经有了深刻清晰的认知,他们已经可以自己从各类剧集中发掘优质演员,而演技综艺已经不再是好演员对外推荐自己的渠道,这也造成了当下演技综艺中遗珠型演员数量减少,而爱豆演员比例大幅增加的情况。

  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不需要演技综艺了,如果说过去的演技综艺重点在于选好演员,那么如今的演技综艺可能更突出“造桥梁”的属性。

  TVB确实曾经影响过包括70后、80后以及部分90后在内的大陆观众,但随着内地自制剧能力的崛起,TVB对内地观众影响力逐年下滑,如今它的影响力更多局限于大湾区。

  这种影响力下滑造成的直观结果是,年轻一代TVB演员在内地没有市场,TVB剧集在内地播放情况不如预期,除非视帝视后等大咖,绿叶型TVB演员北上内地拍戏难觅机会。

  演技综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唤回观众对粤语剧的关注,同时让包括TVB职员在内的粤语演员,有被内地观众认识的机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节目中的车保罗。

  于绿叶型演员而言,TVB收入并不高。车保罗虽出演了热门剧《鹿鼎记》中的“胖头陀”,但这一角色为他带来的机会与红利都有限。前几年港媒甚至报道过,车保罗因演戏收入太低入不敷出,又额外打了好几份工养家的新闻。

  “谁愿意和我这个小老头一起玩”,车保罗在节目中略带辛酸的解嘲之语,引发网友的关注与共情。短短5天,车保罗相关热搜多达24个,甚至有网友跑去导演郭靖宇的社交账号下帮车保罗“拉活儿”,郭靖宇也表示自己会留心,如果有机会一定合作。就这样,原本可能在各类零工中蹉跎后半生的车保罗,因节目上的亮相将会获得更多机会。

  资方选演员考量的不止是演技,还有话题性。TVB绿叶演员们前几年北上发展不顺,与他们的业务能力强弱无关,而是资方考虑觉得他们大众认知度与内地演员相比,没有太大优势。所以跳脱出“选演员”这个视角再看演技综艺会发现,它其实为每个参演者都提供了被外界看到的舞台,既包括学员也包括导师。

  另外,从节目的评论区及实时弹幕也不难发现,无论是出于“看原版洗眼睛”的心理,还是“倒要看看是不是时代滤镜”的想法,节目中经典港剧的片段复现,吸引不少人重新去看原版剧集,这其中包括不少95后及00后,即没有生在TVB称霸电视机时代的观众。这对于影响力已经下滑的TVB而言,无疑是种拉新效应。

  至于回忆杀,虽然老套但永远奏效。尤其是对那些看着TVB剧集长大的观众而言,演技综艺中加入适量回忆杀,反而是他们持续关注的动力。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回忆杀与竞演两块内容的分量平衡,从目前播出的节目来看,回忆杀环节的出现仍显得生硬刻意,如果未来节目能将两部分衔接得更自然,或许观众也就不会做出“吴桐只会做回忆杀”的评价。

  仅凭两期节目很难判断《无限超越班》的真实水准究竟如何。但它的存在确实说明了演技综艺承载的功能在发生转变:选择好演员不再是这类节目的唯一目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